
#晚餐#喜饼,中国民间婚姻礼仪用品,是男方收到女方嫁妆后,回赠女方的礼品;也作聘礼送女方。现今亦应用于其他喜事场合,人生五喜:结婚、诞生、升学、乔迁、祝寿。可作为回礼赠予亲友,有“传播喜讯、分享喜气”之意。三国时期第一次出现了“喜饼”的概念。喜饼现在分为中式喜饼和西式喜饼。 口味以甜为主 喜饼的由来 商周时代,餐饮文化中的糕点,礼仪文化中的喜蛋,都能看到“喜饼”最初的模样。屈原在《楚辞·招魂》中记录了最初的甜食,“粔籹蜜饵,有餦餭些”是指餐桌上的小甜点。西周时代《诗·大雅·公刘》 :乃裹糇粮,于橐于囊。“糇粮”是一种便于携带且可久存的干粮,亦是我国最早的古老秦式糕点的雏形。 秦朝时期,芈月成为秦惠文王的妃子后,诞下儿子嬴稷,惠文王大悦,下令御膳房做上万只红馅糕点,发放给全城百姓,以作报喜之意。那时喜饼的成为虽未出现,确实第一次将糕点作为回礼。 在三国时期第一次有了“喜饼”的概念。诸葛亮为刘备出谋献策,“借”得了荆州。孙权为了讨回荆州,假意称愿将自己的妹妹许配给刘备为妻。诸葛亮得知此信后,立即决定来个假戏真做。于是让糖食点心的老师傅做了一万枚龙凤喜饼,派送到南徐城里的各家各户,并编出“刘备东吴来成亲,龙凤喜饼是媒证。”的歌谣。不到几天功夫,城里老幼都知道刘备到东吴成亲的事了。 中式喜饼 采撷传统纹样 如双喜、龙凤、祥云、福字、吉祥如意等,以红色、金色、配色包装,佐以大自然原料如玫瑰花、绿豆沙等内馅,用特制模具配合手作成型,形式多以圆形礼饼为主,沿袭喜饼前世的文化底蕴。 山东·乳山喜饼 口味特色:最早,喜饼是自家用面粉、鸡蛋、白糖和花生油烙制的发面圆饼,不加一滴水,不加任何添加剂,厚度4厘米左右,圆形象征和气美满,特点是个大、形圆、色美、味纯。 喜饼 流行区域:山东地区、胶东一带 习俗:当地人也将乳山喜饼叫做媳妇饼,因多为女方家制作。大喜日子里,主人会做上千个喜饼分给客人品尝,4个为标准发放。从最初的家庭手工制作到作坊机器制作,逐渐规模化和日常化,除了节日庆典,平时也会吃。把牛肉、鸭脯之类的夹进喜饼里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