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炒疙瘩〈午餐〉
据悉,民国初年,北京宣武区虎坊桥东北的臧家桥,开了一家名叫广福馆的面食铺,店主姓穆只有母女俩人,供应面食均为低廉品种。一天几位常客对母女俩说:“面条都吃腻了,能否改一个吃法?”母女俩照顾客要求,将面揪成疙瘩煮熟后捞出拌虾酱吃,觉得不够味儿,又炒着吃味道果然不同。炒疙瘩由此初步形成。此后母女俩精心制作,并在配料上进行改进,终于使炒疙瘩名声大振。这也是咱北京炒疙瘩的来历。 炒疙瘩在咱北京小吃中不算是有名的,但却算是最扛饿的了。一般情况下,如果中午一盘子炒疙瘩下肚,姑娘的话晚饭就不用吃了;小伙子的话晚上跟发小喝点啤酒吃点凉菜,也就差不多了。 我今天做的是什锦炒疙瘩,放入了各种蔬菜丁和肉丁,营养足矣又扛饿。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