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满汉全席的五魁首之一
春卷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,北方人也称为“春饼”。据传在东晋时代就有。那时叫“春盘”。当时人们每到立春这一天,就将面粉制成的薄饼摊在盘中,加上精美蔬菜食用,故称“春盘”。那时不仅立春这一天食用,春游时人们也带上“春盘”。 到了唐宋时,这种风气更为盛行。著名诗人杜甫的“春日春盘细生菜”和陆游的“春日春盘节物新”的诗句,都真实地反映了唐宋时期人们这一生活习俗。在唐代,春盘又叫五辛盘。 明代李时珍说:“以葱、蒜、韭、蓼、蒿、芥辛嫩之菜杂和食之,谓之五辛盘。” 以后春盘、五辛盘又演变为春饼。宋朝吴自牧在《梦梁录》中这样描述:“常熟糍糕,馄饨瓦铃儿,春饼、菜饼、圆子汤。”到了清代,富家或士庶之家,也多食春饼。清代富察敦崇在《燕京岁时记·打春》中记载:“是日富家多食春饼,妇女等多买萝卜而食之,曰咬春,谓可以却春闹也。”这样,吃春饼逐渐成了一种传统习俗,以图吉祥如意,消灾去难。 随着烹调技术的发展和提高,“春饼”又演变成为小巧玲珑的春卷了。这时它不仅成为民间小吃,而且也成为宫廷糕点,登上大雅之堂。在清朝宫廷中的“满汉全席”128种菜点中,春卷是九道主要点心之一。 制作过程: 1.将面粉加入开水搅拌成散面团状,分次加入冷水,用手揉成软硬适中 的光滑面团,盖上保鲜膜放在室温下静置30分钟。 2.将醒好的面团取出切下一块,撒干面粉稍微揉一下,搓成长条,用刀 分成约15克重的小面块。将小面块压成小面饼,在面饼上刷一层油备用。 3.取两个小面块,将刷油的面对合叠在一起。用擀面棍将面团擀成一张 直径约为15厘米的薄饼。 4.加热平底锅,然后放入擀好的生饼胚,中火烙制。 5.饼胚中间有气泡鼓起时,说明一面已经快熟了,翻面烙另外一面,两 面都稍微有些淡淡黄色就算烙好了。 6.取出烙好的饼,轻轻一分就可以分成两张薄饼。将烙好的饼叠放在一 起,上面加盖一个潮湿的干净纱布,这样既可以保温,又可以增加饼的湿度,使饼的口感更加柔韧可口。 7.拿出一张烙好的薄饼,放上自己喜爱的配菜,卷在一起就可以开吃了。 春卷卷的是春的滋味,春卷是一种味蕾上的春天。
图片[4张]