说起这驴打滚,最初听到还是我刚来天津上大学的时候。那会儿的感觉就像刚刚放飞的鸽子一样,自由!
每到周末,整个寝室的同学就会一起出动,什么小白楼、大胡同、古文化街、滨江道,我们很快就转遍了,当然也吃到了不少好东西,但是,驴打滚那时是没吃到的。
记得开始时是吃了个似乎叫碗糕儿的东西,味道不怎么样,后来就对从来没吃过的东西开始敬而远之了,这也就导致了我一直到N年之后才在超市第一次买了驴打滚回来吃。。。而且直到最近,我才知道这竟然是老北京小吃,话说,之前的N多年,我一直以为这是天津卫小吃呢。。。

其实一直挺奇怪,为啥这么个小点心,竟然叫了这么个出人意料的名字,顺便说一句,它的大名儿叫『豆面糕』。多朴素一名字啊,不过听着名字想到的却是那种类似绿豆糕的糕点呢。。。
关于驴打滚这个名字,有这么个由来:
据说,慈禧太后喜欢吃些新鲜玩意儿,有那么一天呢,她觉得平时吃的东西吃腻了,就让御膳房准备一样以前没吃过的东西。
御厨左思右想了好半天,决定用江米面夹着豆沙做一样小点心,很快就做好了。可这个时候,一个叫小驴儿的太监来到御膳房,而且还不小心把点心碰翻到了盛着黄豆面的盆里。御厨很着急啊,可时间又不够再重新做一次的,所以他就只好硬着头皮把裹了一层黄豆面的点心呈到慈禧面前。
没想到慈禧一吃,觉得味道还不错,就问这新点心的名字。
其实御厨根本就还没取好名字呢,想到是小驴儿碰翻了点心才做成了现今这个样子,就对慈禧说这点心叫做驴打滚。
从此,就有了驴打滚这道小吃。
当然,这只是驴打滚这个名字众多由来中的一个版本而已,实际如何,我是不了解的。
昨儿突然有了点儿小兴致,翻出材料自己做了回,才发现原来这东西做起来竟然这么简单,以后啥时候想吃了,随时自己做!

材料:
糯米粉200g,黄豆面40g,水180g,豆沙适量
做法:
1. 将黄豆面放入干净的炒锅中,开小火不停地翻炒,直至颜色变为均匀的浅褐色,能闻到豆香味;盛出备用;(图1~5)
2. 将糯米粉放入盆中,慢慢倒入清水,揉成光滑的面团,然后将面团放入抹了一薄层油的盘中,轻轻按平;(图6~9)

3. 将盘子放入蒸锅,盖盖儿后大火蒸约20分钟,取出后盖一层保鲜膜晾至温热(不盖保鲜膜会表皮会变硬);(图10~11)
4. 在案板上撒一薄层炒好的黄豆面,放上糯米面团后再撒些黄豆面,用擀面杖擀成厚约5mm的面片;(图12)
5. 在擀好的糯米面片上均匀的抹一层红豆沙,从一头开始卷成卷儿(注意要卷紧些),切成均匀的小段后再撒些炒好的黄豆面即可;(图13~15)






P.S.
1. 黄豆面一定要先炒过再用啊,生的黄豆面有股子豆腥味儿;炒的时候用小火,否则容易炒糊;
2. 和面时要分次加水,最后能揉成光滑的面团就行,如果和好后太稀,蒸好后不容易保持形状;
3. 蒸面团用的盘子,先抹油会在后来取下面团时比较轻松;尽可能用大些的盘子来蒸,这样后面擀的时候会轻松很多;
4. 红豆沙不要太稠也不要太稀,太稠不容易成卷,太稀容易漏馅儿;如果没有合适的豆沙,可以找那种比较稠的,少兑一点水稍微调稀一些就可以了;
5. 切的时候一定要用快刀,而且每切一刀就要把刀擦干净,否则切口会很难看;
**我的美食梦想**
其实很简单,就是想有一家自己的小店,不为赚钱,只为兴趣。每天在自己的小店里做些自己喜欢的美食,再看着喜欢的人一口口吃光,那就是最幸福的事儿了。。。
发表于2013-01-06 21:22:02